寶寶滿百日有什么講究嗎?在中國傳統(tǒng)的觀念中,“百”是一個重要的數(shù)目,被涂上了濃重的文化色彩。嬰兒初生滿一百天時,人們要舉行慶賀、祝福的“百日禮”,并且在“百”上大做文章。下面分享一個貴池的寶寶百日風俗,一起來看看吧。
在貴池的農(nóng)村鄉(xiāng)有一個習俗—“小孩百日”,是指新出生的嬰兒百日(實際是滿三個月,聽老人說偷10天)時,主要親屬(姑、舅、姨)要給小孩送新衣服(80-90年代是送三尺花布)東家要在這一天早上散發(fā)“百日團子”,具體的習俗如下:
一般是嬰兒出生滿三個月(按農(nóng)歷計)的前一天,東家在家做“百日團子”,就是米粉粑,生米粉加水調(diào)和,揉成面團,裝餡(菜餡為主,還有幾個芝麻糖餡的),用“粑托子(一種模具)”托粑成型,燒大鍋開水蒸熟。團子蒸熟出鍋后趁熱點紅。晾在在一旁,第二天早上備用。這一天小寶寶的舅媽或姑姑或姨娘要送新衣服或鞋帽來,順便幫忙搓團子。
點紅的做法:用四根筷子扎在一起,用一個小碗,里面放一點“洋紅(早前能買到的一種染料)”對一點點水,也可以用紅紙剪碎,加一點白酒,再搗碎(紅雞蛋也用這個染)。沾點紅色的水滴在團子中心,一個田字格的形狀。
百日當天,早一點起來,給小寶寶穿上新衣新貌新鞋,取一些前一天蒸熟的團子重新熱一下,客廳的八仙桌抬至正中,泡茶,擺上團子(芝麻糖餡是必備的)和其它貢品,兩只紅蠟燭,所謂“請婆婆”,門口燃放鞭炮,家長抱著小寶寶對中堂的方向拜上幾拜。同村的未成年小孩上門,東家發(fā)團子(一人一個或多個,視家庭經(jīng)濟條件)和若干糖果。有的東家會給本家的長輩送團子。早晨過后,小寶寶的爸爸送團子到主要親屬(姑、舅、姨)家。
后來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搓團子太麻煩,改良為到包子店預定包子,當天早上包子店點紅后送上門,送衣服和布料的習俗也改成直接包紅包了。
這個習俗還有一個延伸,就是到過年的除夕那天,本村的鄰居會給當年做過百日的小寶寶拿壓歲錢,錢不多,是個風俗意思,就是吃過你家的團子了,年底回禮。